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研究撷英丨血清胱抑素C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
.png?table=block&id=1f656344-f16e-81c5-b713-d214d3bb7b6e&t=1f656344-f16e-81c5-b713-d214d3bb7b6e)
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在2025年5月在线发表了“Serum cystatin C as a potential
biomarker for generalized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positive myasthenia gravis”一文,该文基于UK biobank大规模代谢筛查数据和中国重症肌无力(MG)患者队列,系统筛选并验证了与MG相关的新型外周潜在生物标志物,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与临床及免疫学特征的关联。
研究背景
重症肌无力(myasthenia gravis, MG)是一种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约80%的患者体内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(AChR-ab)。目前,致病性自身抗体是辅助MG诊断的重要依据,但其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并无直接相关性,难以用于病情分层和预后评估。近年来,MG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持续推进,已发现包括微小RNA(如miR-146)、炎症因子(如IFN-γ、IL-21)、补体片段(如C5a)、血清代谢物(如花生四烯酸)等多种候选分子,GWAS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也鉴定出特定HLA亚型(如HLA-B*08:01)和ITIH3等新的潜在标志物,但整体尚缺乏大样本的充分验证。基于此,本研究利用UKB 502400名成年人的代谢筛查数据及中国华山MG患者队列,旨在:(1)筛选与MG相关的新型外周生物标志物;(2)在独立MG队列中验证并评估其与临床及免疫学特征的相关性。
研究方法
本研究采用大样本筛选和多维度验证策略,主要路线及方法如下(图1):

UKB数据库:MG潜在代谢标志物的筛选
本研究从UKB中筛选了285种代谢分子(包括30项血液生化指标、251项NMR代谢组学及4项尿液指标),通过患者自我报告和临床医生审核确定MG患者,仅纳入基线阶段数据。所有受试者(n = 502,409)按疾病编码分为三组:(1)MG组(n = 191);(2)健康对照(HC,n = 118,493);(3)其他疾病组(非MG,n = 383,716)。首先对MG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初步筛选,再与其他疾病组进一步比较,从而筛选出候选分子。
中国华山队列:代谢标志物的独立验证进一步机制探索
回顾性分析:
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4年华山医院神经内科120例全身型MG(gMG)患者和146名HC的实验室检测数据,包括:(1)肾功能相关指标,如血清Cys-C、eGFR、尿素氮(BUN)、尿酸(UA);(2)外周血T淋巴细胞精确分型,包括Th1和Th2细胞绝对计数及其在Th细胞中的比例。
Th细胞亚群界定为:Th: CD3+CD4+,Th1: CXCR3-CCR6-,Th2: CXCR3-CCR6+。
前瞻性验证和机制探索:
2024年7月至12月,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了60例AChR-Ab+ gMG患者及60名HC。根据基线MG-ADL评分,患者被分为高负担组(MG-ADL≥6分)和低负担组(MG-ADL<6分)。血清Cys-C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,依据文献筛选的22种细胞因子、趋化因子及补体通过Luminex多因子检测进行分析。
研究结果
UKB发现:血清Cys-C浓度在MG患者中显著升高
在UKB队列中筛选出的前10种MG患者显著升高的代谢物如下所示(表1),MG患者的血清Cys-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(p = 2.26E-41, adjusted p = 1.18E-40)和其他疾病患者(p = 2.88E-06,adjusted p = 1.02E-05),提示血清Cys-C在MG患者中具有独特的代谢标志物特征。(图2A)

中国MG队列验证:MG患者血清Cys-C浓度升高,与肾功能损伤无关
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了120例gMG患者和146例HC(表2),两组性别、年龄分布相当。中国gMG患者的血清Cys-C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(p = 4.83E-08),与UKB结果相符(图2A)。

考虑到Cys-C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,我们进一步分析了MG患者的肾功能指标,如eGFR、UA、BUN及肌酐等均无显著差异(图2A)。又考虑到免疫抑制治疗的潜在混杂影响,我们筛选出了35例未经受任何免疫治疗的中国gMG患者(naive gMG)(表3)。

分析后发现,naive gMG的血清Cys-C水平同样显著高于HC(p = 8.19E-03),而其他肾功能相关指标仍无显著差异,进一步证实MG患者血清Cys-C升高与肾功能损伤无关(图2B)。

实验验证:血清Cys-C水平与MG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
根据基线MG-ADL评分,患者被分为高负担组(MG-ADL≥6分,n=18)和低负担组(MG-ADL<6分,n=42)(表4)。

高负担组的血清Cys-C水平高于低负担组(p = 6.10E-02),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(高负担组 p = 4.47E-05;低负担组 p = 6.00E-03)(图3A)。
进一步分析发现,血清Cys-C水平与MG临床严重程度(MG-QMG和MG-ADL评分)均呈显著正相关(MG-QMG p = 3.90E-03;MG-ADL p = 2.40E-03),而与AChR抗体滴度无相关性(p = 6.50E-01)(图3B)。在接受治疗后,患者血清Cys-C将显著下降(p < 0.001)(图3C)。

机制探索:血清Cys-C可能参与MG患者Th2向Th1免疫应答转化
对25例gMG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或计数进行分析发现,MG患者Th1细胞比例较HC明显升高(p = 1.37E-03),Th2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,Th1/Th2比例显著升高(p = 1.48E-02)且与血清Cys-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(p = 3.10E-02)(图4)。此外,MG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如IL-6、IL-8和IL-10均有升高趋势,可能介导了上述免疫转化过程(见图4C)。

研究结论
AChR-Ab阳性gMG患者的血清Cys-C水平显著升高,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Th1/Th2比值呈正相关,有望成为监测MG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。
局限性
- Cys-C表达水平升高不仅与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相关,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,这可能限制其作为MG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。
- 本研究未探讨Cys-C如何具体参与MG发病机制,其在疾病进展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明确。
-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设计,可能存在选择偏倚,限制了研究结果对更广泛人群的适用性。
-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,降低了统计效能,增加了偏倚。
致谢
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朱山凤教授
编辑:贺定贤 衷画画
审核:罗苏珊
- 作者:华山肌病组
- 链接:https://huashanmuscle.com/article/1f656344-f16e-803a-8e87-fa0c61463c41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