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研究撷英丨Kappa游离轻链指数在中国人群多发性硬化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研究
.png?table=block&id=22f56344-f16e-81b2-9cf6-c917913b157b&t=22f56344-f16e-81b2-9cf6-c917913b157b)
2025年7月,华山神内脱髓鞘疾病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Psychiatry在线发表论文《KFLC-index distinguishes multiple sclerosis from anti-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d aquaporin 4 diseases in a Chinese cohort》。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谭红梅和检验科邓萱为共同第一作者,神经内科全超教授和检验科蒋浩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 该研究表明,KFLC指数与OCB的结合能够提高多发性硬化(MS)诊断的准确性,特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形,如“MS伴低滴度MOG抗体”和“MOGAD伴OCB阳性”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。

背景
脑脊液(CSF)在多发性硬化(MS)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。CSF限制性寡克隆区带(OCBs)被公认为鞘内IgG合成的金标准,约85-90%的MS患者检测可见OCBs,尽管其特异性有限。OCBs是临床孤立综合征(CIS)转变为MS的独立预测因子,可替代“时间多发”标准。然而,OCB检测耗时、结果为定性,且依赖主观判读经验。
浆细胞除产生完整免疫球蛋白外,还可生成κ(KFLC)或λ链的游离轻链(FLC)。近年来,散射光法(nephelometry)和浊度法(turbidimetry)等新技术使FLC的定量检测更加客观高效。多项研究发现MS患者CSF-KFLC水平升高,反映鞘内B细胞活化。“KFLC指数” 通过[CSF KFLC/血清KFLC]除以[CSF白蛋白/血清白蛋白]进行校正,以排除血-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。
KFLC指数在MS和CIS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OCBs相当。此外,KFLC指数具有预测价值,多项研究表明,高KFLC指数可预测第二次脱髓鞘事件、非复发相关的疾病进展、影像学疾病活动以及认知功能下降。
然而,KFLC指数在亚洲人群中的诊断效能尚未充分研究。本研究旨在评估KFLC指数在中国MS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,并探讨其区分MS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(MOGAD)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(NMOSD)的能力。此外,还将分析KFLC指数与MS患者磁共振成像(MRI)和视网膜指标之间的相关性。
方法
本回顾性研究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(中国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)开展。自2022年12月至2024年10月,共对478例患者进行了KFLC指数检测。纳入标准为: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接受诊断性评估,并进行了KFLC指数测定,且有明确的临床病史记录。排除标准包括:明确诊断为周围神经系统疾病,或采样时曾接受抗CD20治疗。
根据最终诊断,患者被分为五组: MS、MOGAD、伴水通道蛋白4抗体(AQP4-ab)的NMOSD、其他炎性或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(OIND)、以及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(NIND)。
主要目标有三:1)比较五个诊断组的KFLC指数水平;2)在同时检测了KFLC指数和OCB的患者中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;3)探讨与MS、MOGAD和NMOSD中KFLC指数相关的辅助检查因素。
配对的新鲜CSF与血清样本送至华山医院检验科脑脊液中心进行KFLC指数检测。OCB检测则在康圣环球医学检验所进行,该机构为中国领先的专业特检服务提供商。两家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互相盲法,亦不知晓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。
结果
研究队列
在排除45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,以及接受抗CD20治疗的3例MS和2例MOGAD患者后,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8例。MS 130例,MOGAD 41例,AQP4+NMOSD 25例, OIND 123例,以及NIND 109例。

OIND组包括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、自身免疫性脑炎、脑干脑炎、特发性视神经炎、特发性脊髓炎、类固醇反应性脑桥周围血管增强的慢性淋巴细胞炎(CLIPPERS)、神经白塞、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受累、硬脑膜炎、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。NIND组则包括遗传性疾病、神经变性病、癫痫、肿瘤、正常压力脑积水及脑血管疾病。
不同组别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比较
OCB阳性率在MS组中显著高于其他四组,为80.0%(所有组间比较p均 < 0.05)。MS组的中位IgG指数为0.6(范围:0.2–2.1),显著高于MOGAD、OIND和NIND组(p值分别为0.001、<0.001和<0.001),但与NMOSD组无显著差异(p = 1.000)。MS患者的脑脊液KFLC中位值也明显高于MOGAD、NMOSD、OIND和NIND组(p值分别为<0.001、0.013、<0.001和<0.001)。
MS组的KFLC指数中位值为20.1(范围:0.9–388.9),显著高于MOGAD组[4.8(0.8–56.1),p = 0.003]、NMOSD组[4.5(1.5–46.4),p = 0.011]、OIND组[2.9(0.6–238.7),p < 0.001]和NIND组[1.8(0.6–110.7),p < 0.001]。MOGAD与NMOSD组间KFLC指数无显著差异(p = 1.000)。
在MS、MOGAD和NMOSD三组中,急性期与缓解期的KFLC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

KFLC指数区分MS与非选择性对照
区分MS与整体非选择性对照组的最佳KFLC指数截断值为8.3。以此截断值计算,KFLC指数的灵敏度为0.69(95%CI: 0.60–0.77),低于OCB的灵敏度[0.80(95%CI: 0.72–0.86),p = 0.013];但其特异性略高于OCB(0.85 vs 0.83,p = 0.405)。KFLC指数的总体诊断准确性(AUC = 0.84)与OCB(AUC = 0.81)相近(p = 0.249)。

在26例OCB阴性的MS患者中,有7例(26.9%)KFLC指数升高;而在40例KFLC指数正常的MS患者中,有21例(52.5%)为OCB阳性(见图3D)。将KFLC指数与OCB联合应用,可提高MS诊断的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(PPV)(p < 0.001 和 p = 0.001)。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独使用OCB(AUC = 0.87 vs 0.81,p < 0.001)。
KFLC指数区分MS与MOGAD
用于区分MS与MOGAD的KFLC指数最佳截断值为18.5。该截断值对应的特异性高于OCB(0.91 vs 0.71,p = 0.016),但灵敏度较低(见表3)。KFLC指数与OCB在区分MS与MOGAD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相似,AUC分别为0.77与0.75(p = 0.756)(见表3,图3B)。有7例MOGAD患者表现为OCB阳性但KFLC指数正常,呈不一致结果。KFLC指数与OCB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独使用OCB(AUC = 0.80 vs 0.75,p = 0.044)。
值得注意的是,3例低滴度(1:10)血清MOG抗体阳性的患者,其KFLC指数显著升高(分别为111.54、112.85、66.35),同时OCB亦为阳性。脑MRI显示这三例患者侧脑室旁及皮质下T2-FLAIR高信号,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上的顺磁环(PRLs)。基于其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,最终将这3例患者诊断为MS。
此外,我们分析了10例CSF OCB阳性的MOGAD患者的KFLC指数,其中位值为11.6(范围:1.3–56.1),显著低于104例OCB阳性的MS患者的KFLC指数[中位值38.3(0.9–388.9),p = 0.003]。

KFLC指数区分MS与NMOSD
区分MS与NMOSD的KFLC指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2.1。在此截断值下,KFLC指数的灵敏度为0.63,低于OCB的0.80(p < 0.001),但其特异性略高(0.94 vs 0.88,p = 1.000)。仅1例NMOSD患者结果不一致,表现为OCB阳性但KFLC指数正常。将KFLC指数与OCB联合应用后,并未提高诊断准确性,与单独使用OCB诊断准确性相同(AUC均为0.84,p = 0.931)。

MS中KFLC指数升高的相关因素
进一步探讨了MS患者中与KFLC指数升高相关的因素,覆盖多个维度,包括:1)人口学与临床因素:采样时年龄、性别、发病至采样时间、MS表型、疾病阶段、近期发作类型、治疗状态、EDSS评分。2)脑脊液指标:细胞数、蛋白水平、白细胞介素-6(IL-6)水平。3)MRI指标:幕下病灶数、T2病灶体积、PRL数量及体积、全脑体积、皮层体积、深部灰质体积。4)OCT指标:视网膜周边神经纤维层(pRNFL)及节细胞-内丛状层(GCIPL)厚度。
在单因素分析中,KFLC指数与以下因素呈正相关:脑脊液白细胞数(ρ = 0.533,p < 0.001);幕下病灶数(ρ = 0.299,p < 0.001);PRL数量(ρ = 0.186,p = 0.034)。而其与以下因素呈负相关:采样时年龄(ρ = –0.291,p < 0.001);深部灰质体积(ρ = –0.241,p = 0.039)。此外,女性(p = 0.047)以及采样时未接受治疗(p = 0.034)也与KFLC指数较高显著相关。
在多因素分析中,仅女性性别(p = 0.009)及较高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(p < 0.001)仍与KFLC指数升高保持显著独立相关性。

讨论
本研究基于中国患者队列,证实了KFLC指数在鉴别多发性硬化(MS)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(包括MOGAD与NMOSD)中的有效性。KFLC指数的整体诊断准确性与OCB相当,且联合应用KFLC指数与OCB可显著提升MS与MOGAD的鉴别能力。女性和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是MS中KFLC指数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。
鉴别MS与其他炎性脱髓鞘疾病(如MOGAD和NMOSD)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,因为这三者尽管临床表现可重叠,但发病机制、治疗策略及预后差异显著。本研究中,MS患者的KFLC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,结果与先前研究一致。然而,以往研究中对照组组成复杂,较少有研究系统比较MS与MOGAD或NMOSD间的KFLC指数差异。部分研究显示MS的KFLC指数远高于这两类疾病,在本研究中亦得以证实,支持将KFLC指数纳入MS的常规辅助诊断。
KFLC指数已被纳入近期提出的MS诊断标准修订建议中,但其最佳诊断界值仍无定论。既往研究报道的界值约在4.6至8.9不等,本研究中最佳界值为8.3。该差异可能与样本量、种族差异、检测方法、试剂设备误差及对照组构成等因素相关。因此,统一KFLC指数的界值尚不现实,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设定适用的诊断阈值。
本研究中KFLC指数的敏感性为69%,低于西方国家报道的88%-96%。OCB敏感性为80%,与中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相近,但仍低于西方国家的82%-93%。敏感性偏低可能与界值设定和对照组组成有关,同时遗传背景也可能影响敏感性,例如在欧洲人群中高度相关的HLA-DRB1*15:01等位基因在东亚人群中分布较少,从而影响鞘内B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合成。此外,不同研究间样本预处理方式和检测平台差异也可能导致KFLC指数的变异。这些结果强调了制定人群特异性诊断阈值的必要性,并支持将CSF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本研究还确定了区分MS与MOGAD(界值=18.5)和NMOSD(界值=12.1)的KFLC指数最佳阈值,其诊断准确性与OCB相当。特别是在区分MS与MOGAD时,KFLC指数联合OCB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(p = 0.044)。值得注意的是,3例低滴度(1:10)MOG抗体阳性患者表现出显著升高的KFLC指数(分别为111.54、112.85和66.35),并伴有OCB阳性,进一步支持其最终归入MS组的诊断。相反,MOGAD患者即使OCB阳性,其KFLC指数也显著低于MS患者,说明KFLC指数在识别低滴度MOG抗体阳性MS患者方面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。
多因素分析显示,女性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是KFLC指数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。女性相关性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记忆B细胞存活相关。已有研究发现,B细胞高度表达雌激素受体ESR2,相关调控基因富含ESR2结合位点,女性尤其青春期后表现出更高比例的CD19⁺CD27⁺IgD⁻类切换记忆B细胞,提示性激素参与B细胞功能调节。CSF白细胞数升高则提示KFLC指数可反映炎症活性。
此外,KFLC指数还与MRI指标有关:其与幕下病灶数、PRL数量呈正相关,与深部灰质体积呈负相关。前者与慢性活动性炎症及不良预后相关,后者已被视为认知和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。尽管这些相关性在多变量分析中不再显著,但提示KFLC指数可能具有潜在的预后价值。最后,本研究并未发现KFLC指数与视网膜结构指标显著相关,提示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前瞻性研究,以明确其临床意义。
结论
本研究表明,KFLC指数是MS有效的诊断工具,尤其在鉴别MOGAD与NMOSD等抗体介导的脱髓鞘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。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完善KFLC指数的诊断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。临床实践中应结合临床表现、影像学与免疫学特征,综合解读KFLC指数和OCB结果,以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“脱髓鞘疾病”亚专业组由全超教授带领,重点关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、多发性硬化(MS)、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。在多院区开设专病门诊,年诊治脱髓鞘病达5000余人次。开展多种神经免疫罕见病的前瞻性登记研究,相关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。专业组牵头多项MS和NMOSD的多中心临床试验,包括PERSUS、REMODEL及FREXALT研究。坚持多学科诊疗模式,与神经眼科、放射科等合作,建立了脱髓鞘病的标准临床路径;与检验科合作,在国内率先开展kappa游离轻链指数用以诊断MS。全超教授参与制定《AQP4抗体阳性NMOSD治疗国际DELPHI共识》。在董强教授的带领下,专业组牵头成立“泛长三角脱髓鞘疾病联盟”,撰写泛长三角联盟系列专家建议《MS的规范化评估》、《MS的脑脊髓MRI规范化评估及结构化报告》。全超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成员,执笔《MS和NMOS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》,并参与制定《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(2023版)》。专业组定期举办国际会议《神经脱髓鞘时间》,支持患者组织“NMO上海之家”,服务于该领域的医生和患者。
编辑:谭红梅
审核:全超
- 作者:华山肌病组
- 链接:https://huashanmuscle.com/article/22f56344-f16e-8092-93c8-dd7a2bc9ae43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